第34章:大明宗室制度的bug-《短视频剧透历史:开局现代战争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【可就是这一半啊也给他烦得够呛,那这就又有一个问题了,15,000人怎么就能把英明的张师傅给难倒呢】

    【那我们就要看一下明朝宗室的工资水平,宗室禄米标准亲王禄米1万石,郡王2,000石,镇国将军1,000石,辅国将军600石,镇国中尉400石,辅国中尉300石,奉国中尉200石】

    【公主及驸马2,000石,郡主以下逐级递减】

    【而且他还规定宗室拿的这工资呢全是实打实的实物,要么他拿银子要么拿粮食,像什么宝钞啊银票啊古董字画这些容易金融注水的东西,那是不可以给宗室发的,自家人可从来都不坑自家人,要坑也拿到市场上坑别人去】

    【根据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,万历初年全国财政的支出大概是18,544,545.37两,这其中给这些宗藩的工资就达到了5,519,157.11两,占全年收入的29.76%】

    ...

    洪武年间,金陵城。

    一众大臣心里都有了个底,但是听到天幕报出的数字时还是被惊得无以复加。

    啥玩意?

    将近1/3的朝廷支出用于供养宗室...

    不仅群臣沉默了,金陵城国子监一众学子、夫子等也是无语言表。

    许多从商之人也暗自咋舌,真真夸张至极,设想一下你做生意赚的钱平白要扔水里1/3,怕是心疼死。

    ...

    贞观年间,长安城。

    李世民也是咋舌,朝廷负重如此之高,若是再发生些灾害、异族入侵,那将如何收场?

    “倒是不知道这大明最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?”有人说道。

    李世民也在心里模拟了一下这个环境,若自己是那万历又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?

    ...

    秦国咸阳宫。

    嬴政不由得冷笑,这个千年后的王朝竟毫无长进。

    王绾如此,其他人亦如此。最近又有声音在鼓吹分封诸王了。

    ...

    【宗室作为皇族内部的人员,自然是皇权要维护的第一梯队,而且除了藩王之外,还有像什么国公侯伯子等等非宗室的爵位】

    【这些人的祖先那都是跟着开国皇帝打天下,才迎来了一张永久的饭票这些世袭的爵位,和皇室一起成为了一个王朝的既得利益集团】

    【同时呢也把这个国家当成了自己的蛋糕,只要能够维护好自己的这个餐桌,那其他的都是小事】

    【不过其实想想这些人的祖先,当年不也是一群被其他人任意剥削的韭菜,只是剥削的太狠了才扛起锄头闹革命的吗】

    【所以历史的可悲之处就在于,你明明知道这来回之间因果的关系,可是面对利益的时候人性却永远没有实现过进步】

    【那最终的结果也不过就是又使后人复哀后人也】

    ...

    最后这几句话说得很露骨很无礼,所以金陵城皇宫内群情激愤,破口大骂。

    朱元璋也不拦着,毕竟那是在打朝廷的脸,在否定朝廷执政的合法性。

    他依靠在龙椅上,揉了揉眉心,自打天幕出现后他就觉得过得比以往累。

    大明朝在天幕出现后肯定受益颇丰,但同时也让他挠破了头,天幕每一次涉及到大明时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。

    他本意只是想让朱家子孙过得富足一下,所以精心设计了这么一套宗室制度,谁曾想到会存在这么大的漏洞,埋下如此深远的祸患。

    可以想见,为了朝廷的给养,宗室过了两三代,肯定玩命的生孩子。

    而爵位是世袭的,亲王的嫡长子还是亲王,同时新皇登记又会册封亲王,其他爵位递减到奉国中尉后就不在降级,由此带来恐怖的朝廷供给压力,到那时才是真的进退维谷。

    若不是天幕提醒,恐怕大祸就此铸成,到时强枝弱干很难不重蹈七王之乱。

    他抬头,知道后世那后生定会点开评论区,第一个评论又让他破防了。

    《农民的思想》

    ...

    《历史永远都是重复》

    《历史事件不可能百分百的重复,但历史规律总是不停地重复。》

    《朱元璋那么聪明的人,为什么想不到藩王的弊处呢?一直想不通》

    《皇权维护的就是自家利益,你说呢,怎么可能伤害自家利益》

    《怪不得有本书叫回到明朝当王爷,真好》

    《李自成张献忠杀朱元璋后人可不心软》

    《杀得还很开心,越杀银子越多[捂脸]》

    《而且名声还好听》

    ...

    汉末南郡。

    刘备沉默了,这就是民心呐。

    隔着几千年依然能感受到的民心。

    通过评论区的只言片语大致可以拼凑一点真相,也可以看到后世对于明的亡国是拍手称快的。

    也有把明清放在一块议论的,总是能吵起来。

    不得民心,大汉若亡了,恐也是如此吧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