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担任县令-《仁慈的枭雄刘备》
第(2/3)页
“呐!啧啧啧~”简雍摇了摇头。
“那大哥,我们就这几个人去吗,我觉得多带一些人好!”关羽提醒刘备道。
刘备忽然停住了脚步,若有所思地道:“云长得不错,我知道了!”
刘备命人收拾完行李,便和毋丘毅告了别,临行前,刘备以从颍川前往平原路途遥远,而且途中多有贼兵,凭自己的几个人,势单力薄,恐怕没到青州就被贼军给俘虏了为由,向毋丘毅提出了借兵的请求,本以为毋丘毅会故意搪塞自己,可没想到他竟然很爽快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,而且开口就借了自己一千兵马。
虽然令人出乎意料,可事后想想,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可以想通的,此时的毋丘毅对这支军队已经没有了兴趣,何进都死了,招兵买马的任务自然而然也就取消了,现如今洛阳城内险象迭生,此时自己手里握着这支一千五百饶军队,非但没有好处,没准还会被人扣上一个拥兵自重的帽子,而且这一千五百饶军队养在这里不干事,粮草供应也是十分棘手,如若政府给自己突然掐断了粮草供应,这些兵必然哗变,到时候麻烦可就大了。正当他为这支军队该何去何从而烦恼之时,刘备这时候恰恰来借军队了,于是索性一口气给了刘备一千兵马,粮草问题不但可以得到缓解,五百饶军队也闹不出什么大乱子,不但除去了自己的烦恼,还借出了一个人情,至于这个人情就当做是还给卢植老前辈的吧,这样做又何乐而不为呢。
剩下的五百兵马先留着,自己打算亲自去洛阳城探个究竟,看看皇城内到底境况如何,董卓的西凉军和丁原的并州军听在皇城内闹得是鸡飞狗跳,这些关中人士和关东人士总不该对眼前的境况无动于衷吧。如若局势可以回转,我再将这五百军队调入皇城,如若局势恶化,那么自己就带着这五百军队,也不怕没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处。
带着这一千兵马,刘备在路途中只要见到是股的贼兵,那就一不做二不休,直接冲上去歼灭对方,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军队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,也可以以战养战,把这些贼兵的粮草都收为己有,如若遇见对方投降的,便将其编制到自己麾下,以补充兵员。
可要是遇到贼兵的大部队,那么就赶紧跑,赶紧躲,能跑多快就跑多快,能躲多远就躲多远,一千军队对抗上万部队,这明显是以卵击石,白白送淋兄们的命,不值得,自己弱的时候,那就不要逞强,不然怎么死都不知道,父亲当年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,只有当自己强大了,才可以与强者正面交锋。
就这样,刘备一路上始终秉持着打得过就打,打不过就跑的战术,终于让自己奇迹般地在这贼窝横生的青州安全地来到了平原高唐县。
一千多饶队伍,来到了目的地,此处没有迎接的官员,也没有迎接的百姓,因为高唐县的官吏因为贼兵地不断侵扰,一个个都因为畏惧而逃命去啦,县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,有钱人都迁移了,没钱的人那就只能留在了这里,当刘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内心自然是沉重的。
东汉的桓灵帝时期,士大夫“臧否人物”的风气十分盛行,以致汝南有品题人物的“月旦评”。为了取得清誉以名扬下,许多公卿大夫乃至州牧郡守,莫不以邀得虚名为要务,而置地方事务于脑后。
当时就有人对此曾作过切中时弊的论述:“桓灵之世,其甚者也,自公卿大夫,州牧郡守,王事不恤,宾客为务,冠盖填门,儒服塞道。饥不暇餐,倦不获已,殷殷沄沄,俾夜作昼。下及司,列城墨绶,莫不相商以得人,自矜以下士,星言夙驾,送往迎来;亭传常满,吏卒传问,炬火夜行,阍寺不闭。把臂捩腕,扣矢誓,推托恩好,不较轻重。文书委于官曹,系囚积于囹圄,而不遑省也。”
社会处于如此虚浮的风气之中,不干实事,只会空谈,为了一个虚名而绞尽脑汁,却对政事不闻不问,殊不知空谈只会误国,实干才可兴邦呀。
因此在这样的官场氛围之下,就导致了朝纲不振,青徐地域行政长官多以擅长清谈的名士出任,他们无法制服民乱,割据势力亦趁势而起,青徐地域遂陷入“郡郡作帝,县县自王”的混乱局势,这种混乱局势又给“青徐黄巾”创造了在各势力的缝隙中继续生存发展的空间。
可见事物之间皆有因果关系,环环相扣,任何事物的产生皆不会无中生有,其形成的背后一定会有两个因素,一个是历史因素,一个是现实因素。
第(2/3)页